台北清潔最新消息
首頁 台北清潔最新消息
徽章承載的運河文化 | 2023-07-04 |
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jjxw/2023-06-17/doc-imyxppax5129170.shtml" 轉自:團結報 □?周繼厚 運河文化泛指中國范圍內的人工運河(包括大運河、小運河)共同孕育的獨特的江河文化,是將運河作為文化載體、生活方式、聯結紐帶的一種社會現象和歷史現象,既是運河自開鑿以來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,又是運河流域社會歷史、政治經濟及民族風情、行為規范、思維方式、價值觀念等諸多因素的積淀,有其鮮明的特點。 流傳至今有關運河的徽章,承載著歷久彌新的運河文化。 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始建于春秋時期,北起北京、南達杭州,溝通五大水系,全長1789公里,是世界上里程最長、工程量最大的古代運河,與長城、坎兒井并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,也被世界公認為與萬里長城、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雅大佛塔齊名的最宏偉的四大古代工程。2002年,京杭大運河被納入“南水北調”東線工程;2014年6月22日,中國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。 與京杭大運河有關的徽章,較早出現在清末民初。清雍正年間,翁巖、錢堅及潘清三人創辦了一個模仿宗法制度的游民組織——安清幫,徒眾昔皆以運河漕運為業,故稱糧船幫,到20世紀30年代達到全盛時期。該幫派曾制作品種數量繁多的徽章,作為成員的身份證、護身符。 京杭大運河溝通南北,起著漕糧北運等重要作用。20世紀后,一些河段淤塞不通,漕運停止。到民國時期,雖有整治疏浚運河的工程計劃,但均未實施。新中國成立后,京杭大運河被列為內河航運主干線,立即開展大規模修繕疏浚。尤其是改革開放后,更是加快了治理步伐,歷經滄桑、飽受風雨的古運河重新煥發了青春。例如,四女寺樞紐工程建于山東省武城縣四女寺鎮衛運河上,于1957年興建,1958年竣工,由進洪閘、節制閘、船閘等建筑物組成。1972年擴建,新建北進洪閘,同時對原南進洪閘、節制閘進行改建,有效發揮了控制和調節分洪的巨大作用,確保了津浦鐵路和天津市的安全。 運河博物館位于杭州拱墅區運河文化廣場南側,毗鄰大運河南端終點標志——拱宸橋,反映和展示了大運河自然風貌和歷史文化。2006年,運河博物館正式建成開放,旨在建設成為國內首家以運河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專題博物館,打造成運河文化的展示窗口,運河文物與運河史料的收藏中心與研究中心。 各地小運河 白城運河始建于1958年,全長75公里,源頭為洮兒河,白城人用雙手開鑿運河。遺憾的是,白城運河鑿通后,未能飛出浪花。直到50余年后的2014年,白城運河渠首進水閘修繕完畢, 關鍵字標籤:徽章訂做 |
|